找到相关内容361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自有藏珍

    不可执蒲团或腿子功夫为能事,更不可堕于昏沉散乱,或落轻安寂静里,或三十年、二十年,乃至一生都要终无他念,实实落落,稳稳当当,直教纤尘不染,直到报缘迁谢之日。  三、感想  纵观祖师参禅悟道的方法,著实...受用恳切之情。换言之,上求菩提下化众生才有著力处,否则真是“空花雪月道场”白忙一场。  4.不强调语言文字。参禅,平常心是道,不落意识强制分别,是道心是平常心,是用功的开始,平常的慧观到家,功夫极致处...

    周良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21969816.html
  • 不执是得解脱《能与力》

    不执是得解脱 《能与力》 故事略: 隐峰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,他们都是著名的禅师。他们虽为师徒,却经常在一块参禅悟道,相互学习。相比之下,马祖禅师道高一筹,但隐峰禅师也毫不逊色。 有...“师父真是一语道破!”学僧们心领神会,其中一位又看了墙上的画一眼,继续说:“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,虎头也太高了,怪不得总觉得动感不足。” “为人处事,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。”禅师进一步说道:“退后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1375417.html
  • 原白甫:棋禅一味

    棋枰则成了最好的打发光阴之物,如果还能从中参禅悟道,岂不一举两得。弈棋台上,松风流水中,松子每随棋子落,柳丝常伴钓丝悬,自有一种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。禅宗追求一种自然、适意、清静、淡泊的人生,而在审美情趣上...。明代,国清寺出过一棋艺高超的佛僧,名野雪,俗姓郑,人称“郑头陀”。野雪以棋悟道,“蕉团坐隐静饭依,十九行中喻法微。”于蕉团中“坐隐”,如同归心向佛,十九路棋盘中自有微妙法门。   “棋信无声乐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1010984405.html
  • 何须待零落 然后始知空

    ,这里指心理走向。静默恬淡、参禅悟道的出家生活,面对芳丛,自宜有独特感受。   从颔联开始,即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,进一步说明不同之“趣”何在,而主体之我则隐于背后。“发从今日白,花是去年红”,巧妙地...一定的胜利,但连年征伐却使得国势暗削,外强中干。而此时北方后周崛起,对南唐虎视眈眈。中主李璟犹快然自足,未能从暂时的胜利中警醒。某日,文益禅师和李璟参禅论道,在园中共赏牡丹,文益师遂吟出这首禅偈。 ...

    张胜珍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61293230.html
  • 简论“吃茶去”与“茶禅一味”

    等,其实都是禅悟手段,特别是他们借用了茶——确切地讲是中国唐朝伟大的禅师赵州从谂和尚的以茶悟道、接引禅人的“吃茶去”而成就了他们民族参禅悟道的方法,说的不客气一点,日本人仅就饮茶而论,至今尚未找到大门...赵州的一句“吃茶去”,为后世参禅悟道开了不二法门。东邻日本是接过了赵州的接力棒,跑向了“茶禅一味”之途、  二  “茶禅一味”是禅界法语,其所来也可能是一句饮茶俗语,源头究竟在中国还是日本已无法考究,...

    陈云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2141815.html
  • 说禅诗

    梵琦、德清,清代的律然、今种、实诸人,他们把诗当作参禅悟道的手段。行、住、坐、卧,于物于事于人,无不以诗出之。正如齐己在《寄郑谷郎中》一诗中所云:“诗心何以传?所证自同禅。”云门禅师有诗云:“春有百花...大都是四句七言(少数四句四言)。如唐代神秀、慧能二人,为了回答禅宗五祖弘忍关于学佛参禅的心得体会,而分别写一偈(详见下文),即是此类诗最典型的代表。还有唐朝某女尼的悟道诗以及宋代止翁的《示徒》诗等等,...

    陈耳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1656647.html
  • 元代杂剧艺术与禅宗文化精神

    忍字记》(郑廷玉撰)、《西游记》(杨景贤撰)、《冤家债主》、《来生债》、《猿听经》、《锁魔镜》、《度柳翠》《看钱奴》、《焚儿救母》(以上无名氏撰)等。其中不少是以参禅悟道为题材的戏剧剧本,作者的目的是要通过杂剧故事,讲述禅宗教义,同时也借鉴“禅语”机锋,造成颇有机趣哲理的戏剧性对白效果,使作品不落俗套,别具一格。   以参禅悟道为题材的元杂剧,大多依据禅宗语录改编创作而成。例如《东坡梦》,其“题目...

    张婷婷 王宁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5858757.html
  • 诗笔禅趣写田园──废名及其对现代抒情小说的影响

    。这缺少起承转合的故事,正是为了避免激烈的矛盾冲突、人物大起大落命运转移注意力,以调动读者“悟性思维”的的神经。小说中的“主要人物都没有鲜明的个性,他们都是参禅悟道的废名先生”。⑥面对平淡无奇的生活,...明白,让人感到那样轻灵古奥。小林喜欢把玩色相,甚至把琴子、细竹也当作美好的事物观赏,当成禅题参悟,不时地闪现出睿智和雅兴,实际上他是从审美和哲学两个方面参禅悟道。小说中人物的体悟含蕴十分广泛,有的是对...

    杜秀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2658336.html
  • 佛门“鲁班”——妙峰禅师传

    主要表现为修行刻苦,是位真正的高僧。但在后期,他在建筑工程等方面的卓越才华,次第展现,让人目不暇接。也许他是由于早年穷苦,多能鄙事,学过一些工匠的手艺,后来参禅悟道,智慧迸发,掌握了佛家所说“五明”中... 在当时人的心目中,妙峰禅师被认为是“福田善知识”,也就是说以营造功德见长,而于参禅悟道、讲经著述、率众修行等方面似有不足。憨山大师充分肯定了妙峰禅师在参禅悟道方面的特长,说对自己帮助启发很大,“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25669839.html
  • 探秘北京最大僧人静修洞窟群

    让更多的人信悟佛法,当时的寺院很注重佛像雕刻,以便僧人和信徒们随时都能够找到参拜的对象。   而到了明代,佛教已经相当成熟,这时候的僧人更注重身心的修炼,讲究在清静的空间内参禅悟道。所以对于千灵山的...佛教的最高学府之一。在这样的高级寺院里,很多僧人都对自己提出了更加严格的修炼标准,于是他们纷纷选择到位于寺后的千灵山洞窟刻苦参禅。   千灵山地势险要,人迹罕至,是一个很好的隐修场所。再加上戒台寺内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窟群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11/08211719113.html